| 
  • If you are citizen of an European Union member nation, you may not use this service unless you are at least 16 years old.

  • You already know Dokkio is an AI-powered assistant to organize & manage your digital files & messages. Very soon, Dokkio will support Outlook as well as One Drive. Check it out today!

View
 

18

This version was saved 10 years, 10 months ago View current version     Page history
Saved by sinyi
on June 2, 2013 at 10:04:09 pm
 

曾家安:〈教學研究的實證與詮釋〉

在郭玉霞老師的〈教學研究的實證與詮釋〉一文中,對於實證研究與詮釋研究作了詳盡的特色說明與比較如下:

一、  在研究主題方面:實證取向的研究者在開始研究前已經知道什麼是他們不知道的事,因此在事先設計好工具來發現這些他們所不知道的事,而詮釋的研究者在進入實地之前,不知道什麼是他們所不知道的事,他們所關心的是「這裡到底發生了什麼事」及「這些發生的事對於參與者之意義是什麼」;

二、  在人類社會關係起因的假設方面:實證社會研究者借用自然科學觀點,來假設在人類個體間特定條件下具有固定的、一致的因果關係,因此研究者在觀察人類的行為之後,由研究者推論行為之間的因果關係及判斷被觀察者行為的意義,而非由行動者來界定行動的意義,但詮釋取向的研究者認為人類對於環境中的物質、行為界定其意義並做解釋,並依據這些人類知覺物體真實本質所產出的意見和解釋採取行動,而詮釋研究者尚區別物體的動作是行為,以及行為加上行動者及行動者對象對其意義的解釋則是行動;

三、  在研究者與被研究者的關係方面:實證取向的研究者認為研究者與被研究者之間應相互獨立,以保持研究者的客觀性,但詮釋取向的研究者認為研究者本身即研究工具,研究者與被研究者間的互動,使研究者身歷其境而進一步用參與者的觀點來看整個情境;

四、  在研究情境及方法方面:實證取向的研究情境可能是自然情境或是實驗情境,但詮釋取向的研究情境則一定是自然情境;

五、  在研究方法方面:實證取向研究者經常使用問卷調查、系統的觀察、結構式的訪談和實驗等,主要用統計方法來驗證,因此研究對象大都是代表母群體的樣本。數量須達到某一標準之上,以使研究結果可以推論,使用的研究工具盡量客觀,其項目、內容均於事前決定,而不論使用者為何人,都不影響研究的結果,但詮釋取向的研究詮釋取向的研究者使用的方法通常是手邊最現成的方法,由於人類擅長透過感官來知覺事物,因此和人談話、做長期觀察或是閱讀文獻都是經常使用的方法,且大都無固定的程序或是先決定的項目和內容,乃是隨著研究者在實地的經歷與被研究者之間的互動,研究者一面發現問題,一面透過晤談、觀察與文件閱讀來試著回答這些問題,並同時驗證這些答案;

六、  在驗證的過程與方法方面:實證驗取向的研究者多係在現象發生、記錄之後再進行驗證的工作,而詮釋取向的研究者在情境中一邊發掘問題,一邊收集資料並進行驗證的工作,即發現與驗證兩個階段交融、持續且無法截然劃分。此外,究驗證的方法而言,實證取向研究者先成立假設,再透過統計的方法來確定或推翻假設,信度與效度的考驗是每一實證研究的必要步驟,以符合科學的規準,而有些詮釋研究取向學者是用可審查性來取代信度,用可靠性來取代內在效度,以適合度來取代外在效度,也有些學者,仍採用信度、效度,並認為可以採用方法與資料的三角校正來增加詮釋取向研究的內在效度,且內在效度增加的話,外在效度會增加,信度也會隨著增加;

七、  在研究結論在實務上的應用方面:實證取向的研究在於尋找抽象的普遍性,一種必須不計時間、空間和情境等方面變異而能放諸四海皆準的通則,但詮釋取向的研究則在尋找具體的普遍性,在從個案的了解與個案間的比較中,瞭解因時間、空間、情境和人物等變異而速成的現象。換言之,實證取向者關心的是普及性,詮釋取向者關心的是特殊性。另,實證取向之研究結論用意在直接指導實務,告訴從事實務者如何才能達到指定的效果,來達到預期之預測與控來達到預期之預測與控制的目的,而詮釋取向的研究目的在於讓教師瞭解學校生活真實的、微觀的層面,其貢獻是間接的在於使教師瞭解這些層面之後,在面對情境及問題時將有更多的選擇,因為他們看到了較多的可能性及較多的機會。

 


王馨怡:研究方法課程 18   調查法

 

調查法(Survey Study)是針對某議題或主題詢問一大群人,主要研究目的是瞭解某一群體的特色為何,例如:某地區幼教人員電腦整合教學信念與應用現況之調查,即是以電腦整合教學信念與應用現況作為研究主題,詢問相關的幼教人員。依資料的蒐集方式可以將調查法分為訪談調查與問卷實施調查,研究工具多為測驗或問卷、量表、結構與半結構式訪談大綱等工具。調查法整體而言是經由系統化的程序蒐集樣本之資料,藉以推論研究母群體現象的歷程,社會科學領域中最常見科學教育的主要目的在於衍創與探討科學教育屬性(Attribute)相關的知識。為了達到科學教育在教學上的需求,必須蒐集與科學教育屬性有關的基本資料,以求更深入瞭解科學教育屬性的現況,供科學教育決策的參考。就研究方法的性質而言,調查研究法符合其上述目標。依蒐集資料的方法而分,調查研究可分:訪晤調查、觀察調查、問卷調查。

 

問卷調查是一種發掘事實現況的研究方式,最大的目的是蒐集、累積某一目標族群的各項科學教育屬性的基本資料,可分為描述性研究及分析性研究兩大類。在決定是否採用問卷法作為研究工具,應考量是否能順利達成研究目標以及注意研究樣本在問卷上的配合度,另外,問卷調查也有其優缺點,檢視其特性配合研究主題,方能達成其目標。

 

問卷調查的實施過程可分為七個過程:1.確定擬探究的問題。2.蒐集相關文獻。3.詳細開列擬調查和探究問題細節。4.確立研究的理論架構或基本概念架構。5.設計研究過程和研究工具。6.實施問卷調查。7.處理分析和解釋資料。在七個過程中由需注意的是問卷目的、內容、題目、格式的設計等。其他如何提高問卷的回收率也是應考慮的項目之一。

 

問卷調查結果的處理與分析,就回收問卷而言,應檢視無效、有效問卷然後編碼輸入電腦做處理。另外也應考慮回收率的問題、問卷的信度及效度,做推論時及解釋應注意顧及問卷調查的極限。

 


 

 

 

Comments (0)

You don't have permission to comment on this page.